国产动画视频网站,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legend id="4i225"></legend>
    <legend id="4i225"><u id="4i225"><thead id="4i225"></thead></u></legend>

    
    

    1. 滾動新聞:多政策為企業(yè)“松綁” 破解企業(yè)降杠桿難題 福州7月1日起實行新規(guī)
      當前位置: 邵武新聞網>人文邵武> > 正文

      “明星村”的故事

      2024-02-16 09:20:12 馬星輝來源: 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   

      □馬星輝


      清晨,在雄雞三聲啼鳴中,邵武市水北鎮(zhèn)龍斗村蘇醒了過來。村莊披著濃霧的薄紗,炊煙裊裊升起,四周彌漫出大米稀飯的濃濃香氣,摻和著辣椒炒咸菜、大蒜炒肉片的農家早餐味,讓人聞之頓感胃口大開。人間最至繁至簡的,莫過于這鄉(xiāng)村的煙火氣。

      勤快的村民們三三兩兩出現在自家房前屋后,早早就忙碌了起來。大樟樹底下,村里請來的那位木匠雕刻師傅輕揚起手中的鐵錘上下飛舞,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一塊硬木雕刻,配合著小鳥的鳴叫聲,唱響了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晨曲。

      不一會兒,太陽從不遠處的云靈山跳了出來,清晨的冷霧四散而去。雖是小寒節(jié)氣,但冬日暖陽,大地微微暖氣吹,日子似乎是進入了明媚的初春。

      這兩天,村里老少特別喜慶高興,蓋因春節(jié)來臨前,龍斗村為期十天的沙雕文化節(jié)就要開幕,屆時南來北往的游客將乘興而來;還有新建的村史館快開館了,省城的書法家寄來了“龍斗村史館”的題字墨寶。村民們說:“這幾個字寫得好看,有氣勢,很對咱們龍斗的路。”

      這些年,在鄉(xiāng)村振興的路上,龍斗從一個貧窮的村成為省內外人們交口稱譽的“明星村”,它的變化有著不一般的經歷。它的故事不是那種轟轟烈烈、一鳴驚人的傳奇,而是聚沙成塔、水到渠成的過程。

      青山如黛,富屯溪一灣碧水繞村而過。

      龍斗村始建于沙洲上,沙洲長滿蘆葦,名蘆洲。先民們看到旁邊的山形如龍,地勢如斗,便把村名定為龍斗。龍在人們的眼中,從來就是一個行云布雨、消災降福的祥瑞神獸,龍斗村人喜歡這個名字。

      2024年的元旦剛過幾天,小寒不見寒,水暖不成凍。我走進龍斗村采訪,些許的毛毛細雨在天空中悠然飄逸,輕拂人面,平添了村莊的嫵媚多姿、濕潤柔情。

      只見村道寬敞,房舍錯落有致,庭院干凈整潔,偌大的鋼結構停車場上停放著村民們的私家車,整齊有序。村道兩側丹桂飄香,空氣清新。村民文化廣場上,一棵古樟樹老枝新芽,煥發(fā)生機。它不僅聚集了龍斗村男女老少的歡聲笑語,也見證了龍斗村的歷史過往變遷。

      龍斗村的鄉(xiāng)村振興故事,得從20多年前說起。20多年來,龍斗村推動產業(yè)興旺、建設美麗鄉(xiāng)村、促進鄉(xiāng)風文明,繪出了一幅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的新畫卷。

      當地原本有“剝樹皮借壽”的習俗。后來,村民們再也不剝樟樹皮了,村里請了林業(yè)專家前來為古樟樹治理,開了藥方施治,讓古樟樹重煥生機。村里還調整產業(yè)結構,劃定生態(tài)公益林,把森林保護起來。在村民大會上,大家舉一反三,哪些事該干,哪些事不該干,制定出了村規(guī)民約,并把它刻在老樟樹對面的一面石墻上。

      龍斗村以其鄉(xiāng)村治理新格局,獲評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成為福建省的文明村、精品村、小康樣本村。村里先后投入5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15個村民小組通村通組道路全部硬化,建起電子閱覽室、文化俱樂部、黨員活動室、農民健身公園等文化陣地。

      一剪白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華。

      為了做好林木資源的保護文章,龍斗村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高村民愛林、護林、造林的積極性。又推出“森林生態(tài)銀行”,通過股份合作經營、山地合作造林、林業(yè)空間流轉等方式,將分散、零碎的林業(yè)資源規(guī)模化,讓林農和村集體獲得長期持續(xù)穩(wěn)定的收益,把綠水青山培育得更加壯實。

      程忠輝是村里的林業(yè)大戶,過去主要靠砍樹掙錢,現在他成了村里的一名護林員。每次巡山看到綠水青山的好景色,他心里踏實多了,護林、造樹,不僅保護生態(tài)、造福子孫后代,還讓大伙兒有了長期的穩(wěn)定收入。

      當年,村民們對云靈山這個旅游項目有些拿不定主意。在前后十年時間里,幾任村支書鍥而不舍,一家一戶地做工作,以情感人、以心換心。

      2012年,云靈山景區(qū)正式運營。優(yōu)質的項目與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使得游客紛至沓來,不少龍斗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F在每逢周末,村民戴華光都格外忙碌。他和妻子一大早就在農家樂里忙活起來。他經營的飯館里供應的全是地道農村菜:青蒜炒肉、土辣椒炒雞蛋、腌菜炒筍干,物美價廉、經濟實惠。再配上自釀的米酒,菜香酒醇,很受游客歡迎。隨著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戴華光將自家農家樂的經營面積從100平方米擴大至300平方米,每年的營業(yè)收入超過100萬元。

      2023年,云靈山景區(qū)接待游客數量超過30萬人次。村民們深有感觸:“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

      下派龍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游旭輝說,多年來,村里持續(xù)進行荒地開墾和農田高標準改造,耕地面積不減反增,達到4033畝。村里打造了閩臺農業(yè)示范基地,在閑置農田種植有機水稻,生產的有機大米不僅價格好,還不愁賣。

      水稻種植大戶林文生和其他三位村民合伙種了300多畝水稻,喜獲豐收,產量達18萬公斤。他高興地算了一筆賬:“我個人能分到十多萬元。加上平時打零工、干副業(yè),日子過得可有盼頭了?!?/p>

      龍斗村一手抓糧食,一手抓土特產,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fā)展了多個特色產業(yè)。蘿卜、楊梅、花卉苗木種植和水產養(yǎng)殖等特色產業(yè)均有一定規(guī)模,中草藥、養(yǎng)蜂等林下經濟也成為村民增收的新路子。

      村民吳亮亮既是楊梅種植大戶,也是養(yǎng)蜂高手,他在楊梅樹下養(yǎng)蜂200箱,年產值可達30多萬元。龍斗村全村養(yǎng)蜂3000多箱,只要全賣完,收入很可觀。

      農業(yè)多種經營有聲有色,產業(yè)項目落地也頗具成效。隨著云靈山旅游、閩臺農業(yè)示范基地、沙雕文化體驗項目一個個項目在村里落地生根,資金、管理、技術等各種優(yōu)質資源也跟著不斷流入龍斗,為村里帶來了更多的活力與自信。

      龍斗村由于土質條件好,農作物質量高、味地道。本地人有句順口溜:“一都魚,二都的瓜,龍斗的蘿卜頂呱呱。”龍斗的蘿卜又嫩又甜脆,口感清甜多汁,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很受人們的喜愛。

      雖說龍斗的蘿卜早就聞名,但早些年,村民們種蘿卜只能換點買油、鹽、醬的錢。一天只敢收500來公斤,上午收完,中午開車運到市場找商戶,賣掉一大半,剩下的蘿卜只能拉回來賣,聽天由命,能賣多少賣多少。

      為了打破產業(yè)發(fā)展瓶頸,村里成立了龍馬果蔬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專業(yè)戶能人李垂永被推選為會長。菜農抱團發(fā)展,規(guī)模越做越大,有了固定銷售渠道,只要一個電話,客商上門收購、當天結賬。由此農民種植蘿卜的熱情高漲,蘿卜種植面積達到了千余畝,人均近1畝,年產量可達5000噸,實現年產值1800余萬元。龍斗蘿卜還成功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的商標認證。

      去年3月,“第四屆龍斗蘿卜節(jié)”舉行。活動展區(qū)設有蘿卜醬菜、蘿卜糕、蘿卜油餅等蘊含蘿卜元素的各種風味小吃攤位,品種繁多、琳瑯滿目,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消費者、游客與經銷商。本屆蘿卜節(jié)還設置了“蘿卜王”和“最佳蘿卜制品風味獎”評選活動,近12公斤重的蘿卜最終摘得“蘿卜王”稱號。

      龍斗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楊梅,龍斗楊梅在邵武遠近聞名。一到采收時節(jié),商販和游客們便接踵而至。去年夏天,龍斗楊梅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可就要大量上市之際,村里通向外界的主干道卻因降雨而塌方阻斷。道路不通,要采摘的游客進不來,采收下來的楊梅也運不出。就在種植戶們焦急之時,村“兩委”動員黨員干部帶頭,搶修出另一條便道,也搶通了楊梅的銷路。為了多賣楊梅,村黨支部還組織種植戶到邵武城區(qū)舉辦楊梅節(jié),并在城區(qū)農貿市場設立龍斗楊梅專賣點,線下線上一齊上陣,眾人齊吆喝,將楊梅種植戶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皎潔的月亮爬上了云靈山頂。

      龍斗村寧靜安詳,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都進入了夢鄉(xiāng)。老支書馮開云睡不著覺,他像往常一樣披衣踱到大樟樹旁坐下,禁不住又回憶起過往來,思緒萬千。1969年他從福州來到龍斗插隊,一晃40多年過去,他的青絲已變成了白發(fā),年輕時的酒窩也活成了皺紋。問風問雨問自己:愛這個地方嗎?答案是肯定的,龍斗,是他走了心、入了夢的地方,這里有他的青春歲月,有他充滿溫情的家?;厥淄?,自己走過的路,雖然沒有轟轟烈烈、掌聲四起,但一花一葉都是生命的寫意,一草一木都是風景。想到這里,老支書馮開云十分欣慰,又想起龍斗的眼下和未來。白天,游旭輝與他交流時說:“老支書,錢、地、人這三項是鄉(xiāng)村振興最重要的資源要素,龍斗村最需要的是人,尤其是需要多多的年輕人回來創(chuàng)業(yè)?!彼又中牢康卣f:“故鄉(xiāng)永遠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所在。隨著咱們村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已開始陸續(xù)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夜深了,大地一片月光清輝映照。龍斗人定然不負這片月光,他們鄉(xiāng)村振興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分享到:
      微觀邵武
      ICP備案:閩ICP備2021003539號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200012]
      主辦單位:中共邵武市委宣傳部 承辦單位:邵武市融媒體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6227918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舉報郵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聞網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