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歷代縣志府志都有把歷史上著名的官宦賢臣列入鄉(xiāng)賢名單。官府民間在春秋祭祀或者建設(shè)專祠予以敬仰??墒窃狞S鎮(zhèn)成并沒有擔(dān)任官職,卻也享有這樣的殊榮,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黃鎮(zhèn)成(1288-1362)字元鎮(zhèn),號存存子、紫云山人、秋聲子、學(xué)齋先生等。按照《江夏黃氏宗譜》記載,他是峭山公第十九子允公的后裔??赡芨鶕?jù)峭山公遣子詩的旨意,祖上遷居光澤止馬虎塘上井村。是元代著名的田園山水詩人,與同是黃氏宗親的黃清老被后人并稱為“詩人二黃”。他自幼篤志力學(xué),以先賢自勵。曾參加延祐科再試,與有司不合落第。從此寄情山水,周游大江南北,足跡遍及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元至正間(約1341)返歸故里,在邵武城南構(gòu)筑“南田耕舍”,隱居著書,無意仕途,學(xué)者稱為存齋先生。元朝部使者慕名曾多次推薦他出仕,均沒有赴任。后授江南儒學(xué)提舉,未上任而卒于至正廿一年(1362)逝世,終年75歲。 黃鎮(zhèn)成處在元代由盛到衰,社會矛盾尖銳復(fù)雜的時代。他寫了許多詩章,抒發(fā)憂國憂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他的《城西紀(jì)事》、《從軍行》、《五月調(diào)兵赴綏陽》等詩,秉筆直書戰(zhàn)亂帶給人民的疾苦。他藝術(shù)成就較高的作品是田園山水詩。風(fēng)格聲韻近唐代劉長卿。如,《東陽道中》、《八月》等詩,描繪江南景色,疏疏落落的幾筆,卻能引人入勝;《樵陽八詠》、《山家四首》等詩,寄情于家鄉(xiāng)山山水水,情溢滿懷。由于黃鎮(zhèn)成生活在偏僻的邵武,交游不廣,鮮為人知,所以有人發(fā)出“報罷歸耕城南舍,澤畔終老屈宋才”的慨嘆。后來,泉州(屬今福建)路總管鄭潛將黃鎮(zhèn)成詩作輯為《秋聲集》四卷,并撰寫序文,予以出版。清朝的徐干把他的《秋聲集》和嚴(yán)羽的《滄浪吟》合編為《樵川二家詩》,得以流傳全國。紀(jì)昀主編的《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多憂時感事之語。然近體出以恬雅;古體出以清倩,乃善用其短”。 黃鎮(zhèn)成的田園詩詞豐富多種,旖旎深情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民眾艱難生活的同情憫憐。他的山水詩作很有特色,對自然的描寫功力很深,細致入微。而且風(fēng)格清麗自然,如山泉流水,沁人心脾 ,后人評價他有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的詩風(fēng)。如他的代表作《東陽道上》一詩:"出谷蒼煙薄,穿林白日斜。崖崩迂客路,木落見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橋枕淺沙。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詩中緊扣道中所見的日暮景色,蒼煙、斜日、野碓、小橋、烏桕,疏疏落落幾筆,勾勒出一幅江南山村的風(fēng)景畫,引人入勝,讀后如身臨其境。還有"白露下山城,秋風(fēng)一夕生"(《八月》)。"紅樹夕陽蟬噪急,白蘋秋水雁來多"(《秋風(fēng)》)。"一江風(fēng)起晚潮上,半夜舟行山月高"(《明州西渡》)等,描寫手法洗煉準(zhǔn)確,情景交融,風(fēng)情聲韻,堪稱上乘。他在四川峨眉山留下有名的《游峨》詩:"峨眉樓閣觀虛空,玉宇高寒上界同。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動九天風(fēng)。云連太白開諸夏,日繞重圓宅大雄。師去想無登徒遠,只應(yīng)飛錫驗神通"。詩中"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動九天風(fēng)"二句意味深長,膾炙人口,被書法家題刻在報國寺門旁亭柱上,至今可見。他寫的《舟過石門梁安峽》一詩:"書畫船頭載酒回,滄洲斜日隔風(fēng)埃。一雙白鳥背人去,無數(shù)青山似馬來。天際雨帆梁峽出,水心云寺石門開。同游有客如高李,授簡惟慚賦峴臺"。在福州游覽寫了《道山亭晚憩》一詩:"平池雨初晴,日暮春水深。淺霞墜空闊,規(guī)月光已沉。驚波躍潛魚,過影窺翔禽"。見詩如見景,描寫之美,刻劃之真,可謂至極。他回家鄉(xiāng)光澤寫下著名的"八景詩"更是讀之如身臨其境,耐人尋味。意境之美,形容之真,描繪之細,令人叫絕。田園詩在他詩歌藝術(shù)上更有獨特的成就。數(shù)量之多,質(zhì)量之高,魅力之深,幾可蓋過前人,占他一生詩作的大部份。他中年返鄉(xiāng)后,在邵武城南的"南田耕舍"中,以耕讀為生,娛情田園,吟詠自樂。寫下了《采薇行》《樵嵐秋稼》《負薪行》《南田耕舍諸公賦》等。詩情高雅,語言質(zhì)樸自然,悲涼和慷慨。描寫農(nóng)桑生活,田園風(fēng)光和古樸的風(fēng)俗民情,抒發(fā)了作者對寧靜閑逸田園生活的喜愛,表達了作者淡泊曠達,安貧樂道的品格。詩句語言樸素自然,似從"胸中自然流出"。如"種田南山下,土薄良田稀。稊稗日以長,荼蓼寒中畦。路逢荷鋤人,相顧徒嗟咨。我欲芟其蕪,但念筋力微。終焉鮮嘉彀 ,何以奉年饑。誰令惡草根,亦蒙雨露滋。豈無力耕土,悠悠興我思"。反映了農(nóng)民艱苦的生活和樸素的思想感情,也蘊含對世事的種種不平。他的自喻詩:"南山有幽士,白首在林迥。平生好音樂,頗識律呂情。截竹作高管,吹作鸞鳳聲。不逢師曠識,但有農(nóng)人聽" 。還有"離離南山田,采采山下綠" "流水三椽舍,桑陰五畝田" "我耕南山田,我結(jié)南山屋;山下交桑麻,上山友麋鹿" "有田南山下,可以供盛粢;有廬在中田,可以讀詩書" "石榻看云坐,溪窗聽雨眠"等,都是他悠閑田園生活的寫真,用一種意象的手法,表達出他隱居南山的自在,遠離塵世,耕讀生活的樂趣。 邵武山水風(fēng)景秀麗,他為邵武福山的翠微閣作記,至今人們稱頌。歷朝名人都有贊賞邵武風(fēng)景詩詞,但是零散無章。只是自從黃鎮(zhèn)成對邵武城區(qū)的昭陽八景給予高度概括和描寫,才有后人的續(xù)八景詩詞。下面我們一起欣賞; 昭陽八景 1.熙春朝陽;會景亭西曉獨登,晨曦一上萬山清。滿城桃李春如繡,人在金鰲頂上行。 2.樵嵐秋稼;樵嵐水出蓮花山,平疇粑稏白云寒。田家太平豈有象?社酒雞豚常盡歡。 3.西塔暮鐘;山外斜陽紫翠浮,桂輪無影半空秋。晚鐘吹落人間去,一抹青煙淡未收。 4.北橋春舫;北橋橋下春水生,畫橈兩兩蛟龍爭。晚風(fēng)樓畔珠簾卷,倚棹何人聽玉笙? 5.丹臺梅月;羽客丹成去此臺,獨聞笙鶴夜歸來。幾回欲問臺邊月,晴雪梅花冷自開。 6.石鼓松風(fēng);蛟鼉斫斷蘚草斑,萬壑蕭蕭響佩環(huán)。溪館夢回山月冷,滿天秋影聲姍姍。 7.五曲精廬;歌棹曾窮九曲源,精廬迢遞隱屏前。閑尋五曲樵溪上,三十六峰秋滿船。 8.萬峰梵剎;云館高踞最上峰,遙林清逼翠微宮。下方塵土不可到,五色日麗扶桑東。 光緒二十二年《邵武府志》卷三載;光澤西北之山,上井為黃鎮(zhèn)成故里(現(xiàn)光澤止馬虎塘村)。他56歲時回光澤祖居作《辛巳遷歸上井》詩:"東井田廬故業(yè)非,十年風(fēng)雨寸心違;江湖水闊冥鴻去,城郭春深老鶴歸;桑梓盡隨黃壤化,松楸空望白云飛;梅花此日能相約,竹杖相攜上翠微。"這時家鄉(xiāng)故居田園房屋已破敗荒蕪,他心中非常感慨??墒亲约阂咽欠稣戎耍荒芤跃笆闱?,詠物托志,把心情寄托于翠綠的草木。他為祖籍光澤的杭川八景.亦是喜愛深情地寫道; 1.君山霽雪;誰把琪花散碧霄,千巖萬壑總瓊瑤。支頤正好吟詩句,莫道東風(fēng)一夜消。 2.仙崗暮靄;霏霏暝色滿山城,隱隱巖扉帶晚晴。試問仙家何處是,數(shù)聲樵唱不勝情。 3.九峰晴旭;朵朵芙蓉倚碧天,溪光嵐影靄晴煙。望中佳致堪圖畫,疑在匡廬五老前。 4.龍灘棹歌;潺潺灘溜急如弦,靈物曾從此出眠。最是短蓬煙雨里,長歌一曲水連天。 5.烏洲漁唱;扁舟一葉任西東,煙水微茫處處同。釣罷歸來無個事,數(shù)聲欸乃夕陽中。 6.七里春濤;滾滾桃花浪拍空,茫茫東去勢何雄。禹門三級渾如許,應(yīng)有潛鱗此化龍。 7.云巖書燈;曾伴先生共夜闌,時留余焰在云端。自從折桂蟾宮去,剩馥殘膏幾歲寒。 8.月庵鐘鼓;雪滿長空月滿樓,鼓鐘聲里夜光浮。懸知老衲無余事,長?;蕡D億萬秋。 他的《秋聲集》四卷、《尚書通考》十卷。均被收入《四庫全書》中。還著有《周易通義》十卷,《性理發(fā)微》四卷,《中庸章旨》等著作流傳于世,在歷史上享有盛譽。鑒于黃鎮(zhèn)成的成就,歷代民眾給予非常的敬佩?!断特S邵武縣志》將其列入儒林,崇祀鄉(xiāng)賢,這在封建時代以官為榮以權(quán)紀(jì)事是特例。明末清初的福建按察使周亮工特地為黃鎮(zhèn)成和嚴(yán)羽的詩詞作序,刻印《樵川二家詩》以廣宣揚。周亮工序云;"歲丁亥,余以軺車入閩,阻寇樵川,流覽今昔,因為詩話樓以祀嚴(yán)滄浪處士。邑令秣陵聞上王君,金沙后來虞公,隨鐫刻《滄浪集》行世,余已序其顛末矣。但詩話前代已盛傳,高廷禮《品匯》《正聲》諸選,不啻奉為指南。故世罔不知有嚴(yán)滄浪者。獨元時,樵川黃元鎮(zhèn)先生所著有《秋聲集》,余家藏一帙。而世少有知者,適余師孫北海先生暨曹秋岳大仆,方搜宋元未刻諸家,尤倦倦茲集,余因出之,使與《滄浪詩話》并傳。聞上王君方屬簫生云章董任其事??碳瘸桑饔噗推浜喍?。余按先生集中未詳出處,惟丁亥立春詩云“生甲逢春立十年?!眲t先生生于元季丙戌。其時有兩元鎮(zhèn),其詩名隱道亦復(fù)相類。今世皆知有吳中迡迂不知有先生者。豈二吳當(dāng)天下之中,而樵川僻處一隅耶?雖然,宋元及今四百余年,樵川片地冠蓋湮沒,無過而問者,惟《滄浪》《秋聲》二集并垂不朽。則文章為千秋大業(yè)不虛也。余嘗欲于西塔萬木間建秋聲亭,與詩話并峙,以侈一方之勝。日來郡伯何公涵齋力任之,庀材鳩工,聞已告竣,則先生之吟魂庶幾有托,而余兩度樵川,于兩先生亦無遺憾矣"。 清朝順治十一年,郡司理何秉建在邵武熙春山側(cè)西塔山下萬木間建設(shè)秋聲亭。中奉黃元鎮(zhèn)先生位。蓋亭因先生詩集名也。歲久傾圮。清朝乾隆年間,郡人魏昉改亭為樓,建于金鰲峰寺內(nèi)。寺廢,樓復(fù)圮。道光己酉,會稽陳系千募眾重建,煥然一新。仍奉元鎮(zhèn)先生主位于中,以黃清老、龔老行,及畫網(wǎng)巾先生配??な刂苻裨匆札徖闲?、畫網(wǎng)巾為忠節(jié)士,移其主于熙春山,與歐陽太守伍,從其類也。于是秋聲樓僅存二黃,蓋樓以詩集名,宜乎配享以詩人,亦從其類也。是即秋聲,樵水二集合刻之意云。 清朝郡守周揆原有《登秋聲樓》詩;"西塔之間商飚起,瑟瑟吹向白云里??丈讲粩嘧x書聲,中有前代存存子。延祐自昔科名開,挾策空上黃金臺。報罷歸耕城南舍,澤畔終老屈宋才。幽草獨芳向誰語?等閑歲月自來去。越王臺畔吟風(fēng)時,烏板橋邊問月處。曠代幸有櫟園公,騷壇從此雄西東。至今蒼茫萬木里,感慨興廢泡影同。先生耽吟苦寂寞,一生情隨秋葉落。只手不釣海上鰲,孤鳴長倚云中鶴。就中鸑鷟與鸞凰,紫云同響中宮商。奇哉一家兩詩客,前有二嚴(yán)后二黃。我今仰止懷蘇白,神鬼百代護丹冊。手攜君詩登君樓,森森古木生寒碧。那得滌凈萬古愁?放眼乾坤心悠悠。年年人隨秋光老,身在秋中那知秋。君不見,春山之右鰲峰左,群仙伴侶吟魂妥。解識秋心是禪心,便是滄浪后身可。嘉興許燦詩;南田何處宅?西塞舊時山。想象一亭在,蕭條萬木間。空林回夕照,槁葉落涼灣。永憶吟詩屐,秋聲盡日閑"。 然而就是這部《秋聲集》奠定了黃鎮(zhèn)成在元朝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為當(dāng)時全國知名的詩人之一。《元詩紀(jì)事》評曰:"元季詞人輩出,而邵武有黃鎮(zhèn)成,詩多奇警?!肚锫暭匪木?,佳句疊出。惜梨棗朽腐,鮮有睹其全篇者"。詩集后被收入《四庫全書》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他的詩:"近體出于恬雅,古體出于清倩,亦復(fù)善用其短,故韻楚楚頗得錢郎遺意,較元代纖裱之體,固超然塵墻之外也。"還有"鎮(zhèn)成蓋遭逢亂世,有匡時之志不能行,乃有托而逃。古詩多憂時感事之語?!稘撔颉分湫模揭蕴裢酥?,未足罄其所抱矣。"清朝福建左布政使、著名詩人周亮工評價他的詩:"五言之妙,遠追謝陶。"將他的山水田園詩比作南朝的謝靈運和東晉的陶淵明,可謂推崇之極。他一生除山水田園詩的成就外,在經(jīng)史上造詣也很高,為理學(xué)在元代閩北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去世后朝廷集賢院謚號"貞文處士",邵武當(dāng)時還專門為他建有"秋聲亭" "秋聲樓"以祀,并有塑像立于邵武光澤的鄉(xiāng)賢祠中。他的《尚書通考》一書在2001年被列入國家第一批再造中華善本書目中。 參考文獻; 1、《八閩通志》(明黃仲昭編纂,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邵武府志》(明嘉靖版,福建方志出版社出版); 3、《邵武縣志》(清咸豐版,邵武地方志編委會重?。?; 4、《福建黃氏世譜》(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5、《江夏黃氏峭山公宗史》(邵武黃氏峭山公后裔聯(lián)誼會編輯出版)。 6、劉小明.邵武黃氏兩大望族; 7、光緒版光澤縣志; 元邑人黃鎮(zhèn)成仙崗暮靄七絕;霏霏暝色滿山城, 巖屝帶晚晴。試問仙家何處所,數(shù)聲樵唱不勝情。(楊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