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騰 父親在電話里嘮叨著要我清明回老家一趟,我也正想拾掇起喧闐之心求得片刻寧靜。 一踏上高海拔山區(qū)的老家,夾帶著泥土清香與花草芬芳的春風便迎面拂來,剛到村口,迎面一前一后走來一對老人,男的我一眼認出正是住我家隔壁的堂叔。連忙上前打招呼,短暫的寒暄后,目光不由打量起跟在他身后約半步的老嫗,一頭黑白相間的花發(fā)梳理得一絲不茍向上盤起,花白的鬢角之下一張略顯富態(tài)的圓臉刻有幾道淺淺的皺紋,顯示出歲月流逝的痕跡,透出幾分滄桑。我正納悶尋思著這位神采奕奕的老嫗是何許人時,老嫗倒是笑瞇瞇地先喊出我的小名,聽聲音再定睛細看:喲!這不是我堂嬸嗎?只是、只是……變化也太大了吧?怎么也無法和我記憶中的堂嬸劃上等號,如果是在其他地方遇到,我是無論如何不敢相認的!這下我懷疑真的是失憶了,我想努力還原起這一刻之前的堂嬸…… 兒時記憶中的堂嬸似乎和大多數農家婦女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但那時忙于生意的堂叔自然不屑也無暇顧及那一畝三分地,于是山頭田間的所有重擔就落在堂嬸那瘦弱的肩膀上。早晨,當我踢著石子追著麻雀歡快地上學時,堂嬸已從山上將一大捆干柴摞在了院子里;傍晚,村子里家家戶戶飄出飯香時,才看到堂嬸拖著疲憊身子在村旁的小溪里匆匆洗刷鋤具,急急趕回家煮飯熱菜,把所有家務料理好后靜謐的山村早已進入了夢鄉(xiāng)!更讓人敬佩的是,像趕牛犁田這種在農村只有男人們才會的農活,堂嬸操持起來也像模像樣。生活的艱辛讓人感慨,堂嬸的堅強讓人感動! 生活的艱辛雖沒有壓垮堂嬸的意志,但改變了堂嬸的容貌。三十多歲的她身材單薄、面色憔悴、蓬頭散發(fā),一件藏青色的勞動服好像永遠不用換似的,怎么看怎么像五十好幾的農村老婦。即便是這樣,手巧的堂嬸偶爾會煎個花餅、做個丸子什么的來改善一下生活,而且每每都不忘盛個碗把給左鄰右舍的小孩們解饞。每次采野果山珍回來,也或多或少勻一些給鄰居們分享。 日子就在堂嬸艱辛的勞作中一天天飛逝。后來堂叔因為生意失敗賠了不少,人也安分了不少呆在家老實種地,減輕了堂嬸的勞動負擔。但因生意虧本加劇了家庭經濟的拮據,導致堂叔堂嬸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可怕的是一個生意失敗的男人很容易將這種習以為常的吵架演變成家庭暴力。每當這時,全村的男女為了同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好言相勸暴躁的堂叔,好聲安慰哭泣的堂嬸。站在一旁看熱鬧并已能懵懂辨出是非的我感覺到堂嬸的可憐與無助。 后來,不堪經濟重負的堂叔萌生了讓正在讀初中的女兒退學的念頭,這樣一來能減輕負擔,二來能幫忙分擔農活,這在當時的農村倒也能讓人理解。但堂嬸知道后硬是以喝農藥相威脅,并允諾會包攬起更多的農活才打消了堂叔的念頭。好在她的女兒與兒子非常懂事與爭氣,先后都考上大學,但也使原本就拮據的家庭雪上加霜。那幾年,為了一對兒女的學費與生活費,堂嬸像是上緊了發(fā)條的時鐘,一刻不停地拼命干活,什么賺錢的粗活重活都干,挑磚塊、扛木頭、砍毛竹樣樣不在話下,只為將自己的體力與辛勞換來兒女們美好的前程。 風霜雨雪的歲月浸染與過度的體力勞作加速了堂嬸的衰老,五十出頭的她看起來更像個古稀老嫗。每一次回家看到我,她總是笑著喊我的小名跟我打招呼,臉上的溝痕仿佛如刀般更深了,看著讓人心酸。 伴隨著堂嬸超常速的衰老,是兒女們快速的成長。堂嬸的女兒一直讀到博士,而且表現(xiàn)一直非常優(yōu)秀,大學得知她家的情況后免除了全部學費,還補助了生活費。在校期間,她拿到共青團中央與全國學聯(lián)頒發(fā)的“建昊獎學金”,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大學生并作為大學生代表受到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博士畢業(yè)后被新疆大學作為“天山人才引進計劃”聘請到該校執(zhí)教,年紀輕輕就晉升為副教授。堂嬸的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在廈門一家事業(yè)單位,定居廈門。我想,兒女們的出息成長應該是對堂嬸最好的安慰與獎勵吧! 再后來,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也記不清是十年還是八年沒有再見到過堂嬸了,有關家鄉(xiāng)和堂嬸的消息都是從每隔一段時間就上城里我這兒住上一段時間的父母那兒聽到的:堂叔堂嬸自兒女們工作家庭穩(wěn)定后就再也沒有上山下地了,長年輪流著跟兒女們住,順便帶帶孫子,夏天住在烏魯木齊女兒家,冬天跑到廈門兒子那,來往都是飛機飛來飛去的,現(xiàn)在是享清福嘍! 自清明回家偶遇多年未見判若兩人的堂嬸,常有一個念頭閃過,令人不禁沉思遐想。《故鄉(xiāng)》里聰明活潑的少年閏土被歲月侵蝕成木訥膽小的中年閏土,而我眼中的堂嬸因為生活的重壓過早的老態(tài)又被生活還原成本色的福態(tài),兩者相比,同途殊歸,無疑是因為堂嬸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我們每個家庭、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樣“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奔走在康莊大道上,正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越來越富足與美滿,我的堂嬸和她的家庭就是國家興旺發(fā)達、時代變遷的一個縮影與見證!我想,再見堂嬸時,她的臉色一定更加紅潤,笑容也一定更加燦爛! (作者供職于邵化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