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夫 我上小學(xué)三年級時,聽老師講《猴子撈月》的故事,回家后學(xué)給母親聽,母親笑了。吃過晚飯,等母親洗刷完畢,我的作業(yè)也寫完了。母親拉著我和弟妹的手,來到大門口的石階上坐下。那天的月亮是出奇的圓,出奇的亮,村莊四周一片黛色,地面鋪滿銀光?!敖裉斓脑潞昧涟。瑏G根針在地上都能得撿得到?!辈恢钦l說了一聲。 聽說母親要講故事,一群小孩都圍了過來。母親用嘴努了努月亮說,你們看見月亮上面有什么嗎?看見我們搖頭,母親接著說,月亮上有一個仙女,叫嫦娥,聽說是偷吃了王母娘娘給他丈夫的“不老丹”,被王母娘娘罰到了月亮上去搗藥了…… “月亮上還有什么呀?”母親又問。 “有一棵樹,就是那一簇黑黑的,像對面南山上那棵榛子樹?!钡艿苷f。 “這就對了,但不是榛子樹,是一棵桂花樹,開起花來香噴噴的,那桂花可以泡茶,可以做酒,還可以蒸桂花糕。”母親一說,讓我們口水直流。 “可惜了,沒什么吃的,今天是中秋節(jié)呢!”母親又說,她一邊說,一邊悉悉索索地起身:“你們等著,我總要去給你們弄點什么好吃的來?!睕]過一會兒,母親踅身回來,拿出一碟葵花籽分給我們。我們一邊吃,一邊聽母親再講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還有一個什么中秋節(jié)。 第二次聽起中秋一詞,是我小學(xué)要畢業(yè)的那年。那時候,村里的小學(xué)就設(shè)在我家的上屋。上屋那時是土改時集體收來的房子,一前一后有二棟,后一棟不知什么時候被火燒了,大隊就在地面上蓋成小學(xué),前面一棟仍是老屋。老屋最早做過村里的公共食堂,后來又做過村里的供銷社和保健站,再后來插隊知青來了,供銷社和保健站都搬到了大隊部,房子就讓給了省城來的知青住。 村莊上有一條溪流穿村而過,正好流過房屋的門前。生產(chǎn)隊為了曬稻谷,用木板將溪面搭成了曬谷棚。那晚的月亮也是明亮無比,我寫完作業(yè),忽然聽見上屋傳來樂器的聲響。出于好奇,我循聲而去,只見學(xué)校的三位老師和院子里的兩位知青,把他們吃飯的四方桌搬到了曬谷棚上。他們燒了兩壺開水,刷牙用的缸子當(dāng)了酒杯,一把二胡、一把月琴、一支笛子吹奏起“八月桂花遍地開”這支曲子。但他們唱的詞完全變了味: “八月中秋喝開水,落魄的人兒在他鄉(xiāng),清水滿杯空對月,怎能叫人不惆悵?!?/p> 他們時而唱,時而笑,牙缸、碗筷敲得當(dāng)當(dāng)響,我傻楞楞地站在一旁,不知道他們真開心還是假開心。 又一次聽到中秋節(jié)的概念,但根本不知道中秋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因為到那時止,我還從來沒有過過什么中秋節(jié)。 待懂得了中秋節(jié)的真正含義,那是我在外參加工作之后,也逐漸明了故鄉(xiāng)為何沒把中秋節(jié)當(dāng)回事。 我的故鄉(xiāng)是閩北的一個小山村,海拔千米,屬于高寒山區(qū)。農(nóng)歷八月,正值村中青黃不接,田中禾苗正孕穗揚花。中元節(jié)(七月半)抓完稻花魚后,塅面田就進入烤田,山排田依然山泉浸潤。這個時候,中耕二道、三道的都已完成,剩下的當(dāng)月農(nóng)活就是劈塝。劈塝是村里的倒數(shù)第二道農(nóng)活,一是把田硬田塝上的雜草劈下田里漚綠肥,可以給抽穗的禾稻補鉀,使谷穗更飽滿;二是為了防止鼠患,如果不把塝草劈干凈,老鼠就在草叢中拼命繁殖,之后就把人們的勞動果實當(dāng)作它們的糧食。 雖然,我的故鄉(xiāng)是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村,但畢竟過去能去外地工作的為數(shù)不多,就是去了也是拖家?guī)Э?。于是,祖祖輩輩,在家的人就難得外出。村坊上人,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nóng)人家庭天天都在團圓,也就無法把中秋節(jié)過出文人的那種酸酸味。 離家工作多年之后,或許是被李白的《靜夜思》所感染,每逢中秋,周邊的一些人,就或是正經(jīng),或是裝模做樣,上供銷社買幾塊餅,再拎幾瓶啤酒,在月光下故作斯文,多次之后,也不禁勾起我的鄉(xiāng)思。 從那時起,我終于知道了中秋的文化含義! (作者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