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视频网站,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legend id="4i225"></legend>
    <legend id="4i225"><u id="4i225"><thead id="4i225"></thead></u></legend>

    
    

    1. 滾動新聞:多政策為企業(yè)“松綁” 破解企業(yè)降杠桿難題 福州7月1日起實行新規(guī)
      當前位置: 邵武新聞網(wǎng)>人文邵武> > 正文

      “我和邵武共成長”征稿——路橋情懷

      2019-07-10 08:51:15 來源:   責任編輯:   

        □ 黃文生


        邵武橋

        虹彩懸掛藍天中,一邊麗日一邊風;你在橋上看風景,我在繡樓看倩影。

        邵武富屯溪,活水源頭來自桂林深山生態(tài)綠林,清澈純凈,邵武人曾經(jīng)飲用富屯溪水。富屯溪因水而溪,造福邵武,因立命,建城發(fā)達。

        富屯溪,又是一條通往彼岸的天塹,一條數(shù)百里長的富屯溪潺潺流水,僅東門一座浮橋通往水北,貼水而渡。艷陽天,人來人往,水中倒影綽約,美美的好亮麗。不過,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一旦溪水暴漲,十有八九,浮橋被沖毀,東關(guān)人只得冒著滂沱大雨將浮橋拆卸,鎖于岸邊。此時兩岸只有一條小渡船于洶涌波濤中顛簸,岌岌可危。那年,龍斗渡口,曾因船小人多,被洪峰一浪掀翻,造成多人殞命慘狀。

        山色空蒙雨亦奇,水映斜陽波光碧;城東滄浪獨自流,何以隔斷昭武覬?富屯溪,水連天,天連水,天水相連,阻礙邵武人與外部世界的交往。解放前夕,僅有一條通往建陽與光澤的沙土公路路經(jīng)邵武,汽車從建陽方向運來物資,城東滄浪水,又阻吾路。邵武人隔著富屯溪,望溪興嘆,汽車哪朝能進城?

        邵武人勤奮,聰明,在建光公路與水北東門段一片蘆葦荒灘劈岀一條叉路,沿伸到富屯溪邊,建個簡易碼頭,打造一只載重輪渡,四五個人力竹桿撐,慢慢橫渡,汽車終于進入邵武東門最繁華城市中心,邵武人,臉燦爛,笑開花。

        1949年邵武解放,不久,一抹彩虹,富屯溪上修建了第一座木制八一大橋,從此揭開了邵武建橋新篇章。八一大橋后幾經(jīng)改造、修繕,兩車道建成四車道,人來車往循循有序。八一大橋,寬闊美麗,溝通南北。如今再看,大橋護欄雕刻黃峭、上官洎,李綱、嚴羽等一批歷史名人,呈現(xiàn)一派福地邵武文化。八一大橋,成了一座雕塑藝術(shù)奇葩,路人贊不絕口。

        1978年改革開放,邵武建設(shè)闊步猛進,先后建成了越王大橋,東關(guān)大橋,龍斗、曬口、吳家塘、大竹、衛(wèi)閩大橋等,邵武境內(nèi)十余座公路橋,鐵路橋,以致東門斜拉步行橋、福山下的滾滾橋,一座座造型新穎,五彩繽紛,星光燦爛的藝術(shù)精品融入邵武,美化鐵城,豐厚了邵武橋文化底蘊。

        邵武路

        街路迢迢,走在路上,邁過平坦和坎坷,品嘗苦澀,品味甘甜。魯迅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從和平輕擔空手,八十里山路從朝陽升起到日落西山,花去一整天,累得精疲力竭,這不是現(xiàn)代化的速度。邵武,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風景旑旎,可她又是一座固步自封,因無橋無路而難與外面精彩世界溝通的鐵城,歷史的哀嘆!

        俗語云:一灘高一丈,邵武在天上?!疤焐稀睕]有路,去南平,下福州,沒有他途,只好乘坐富屯溪上烏篷小船。東門,日夜泊著一排排竹葉蓬遮蓋的小船,日曬雨淋,久而久之,翠綠的竹葉變得烏黑而名。烏蓬船泊在溪邊等貨,候客人,邵武就依賴這條富屯溪通往外域。一只小船,人也,貨也,悠呀悠,順水順風,也得三五日。由福州逆水而“上天”,烏篷船沒有馬達,或有時桅桿一帆,船夫們也得使岀吃奶的氣力,撐桿撮的水底石頭咯咯響,汗水如豆,經(jīng)過多少灘,一灘一灘撐,十天半月,才能到達邵武。船主都是閩清人,他們在邵武陸上沒房屋住宅,船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烏篷小船二三米見方,住著船民一家,吃喝拉撒全在船上。凡來往福州的邵武旅人,與船家吃住一起,更顯擁擠。路途遙遙,幾天幾夜與船家同吃同住同撒拉,有幾多不便。行程漫漫,旅人雖然心急如焚,卻也毫無辦法,只能寂寞孤寡地耐著性子,坐在船沿無聊地看日岀星落,感嘆,何日才能“千里江陵一日返”?

        1955年,12歲還是初中生的我,有幸參加了鷹廈鐵路通車典禮,觀禮的人們貼著火車排成一列列一行行隊伍,驚嘆鐵家伙,好龐大,突然火車一聲吼,山搖地動,同學們嚇了一大跳,看見火車咣當咣當呼嘯而去,掌聲雷動,那是何樣心情。當然,今日邵武尚未有每小時600公里的磁浮速度,高鐵卻不久可待。1955年邵泰公路通車,今日,以邵武與光澤,與順昌,與建陽、建甌,與泰寧與全國貫通,高速穿南北,溝連世界。邵武13個鄉(xiāng)鎮(zhèn),及全部行政村,硬化公路路路通,從和平到邵武市區(qū)僅僅20多分鐘。

        解放前,邵武,縣制。據(jù)明《邵武縣志》記載,“城之中外通衢,皆為街,貨鬻為市,有鐵冶街,東門街,衙前街,湯家田街,后街,八泰街,府前街,西門街,企前街,新街,秀水街,大街,南街,城西街,熙春街……”城區(qū)就那么一個雞蛋大,七街八街。在我的記憶中,僅東門街是邵武唯一一條破破損損的水泥路,其余全是夾小泥土路,晴天灰飛塵揚,雨天濺人一身泥濘水漿。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邵武市委對市區(qū)作岀了三縱四橫街路規(guī)范化,如今,解放路、五一九路、李綱路、熙春路、迎賓路,西門路、八一路、華光路、溪北路、溪南路,條條街路已成方圓,花繁綠樹康莊大道,紅綠燈閃爍,安然迅達。真是:寶馬雕車香滿路,人流穿梭似飛瀑;樹綠花紅隔離帶,城翠路碧人亦酷。

        路橋,是一對相附相依的孿生親兄弟,路接橋,橋通路,在我心中勾勒岀一條不斷前行,通往未來清晰的康莊道,通天,通地,通羅馬……陽光明媚的周末,節(jié)假日,我喜歡遛達,聽五一九路商店里主客討價還價的爭吵;用鏡頭留住尚待改造中山路價值連城的古舊;傾聽溪南路綠蔭中滴噠滴噠雨聲,彈岀春暖花開;富屯溪波光粼粼流淌,欣賞天籟美妙之音。

        邵武橋,邵武路,已起步,抬起頭,朝前望,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里,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坐標,插上夢想的翅膀,向著目標展翅翱翔,留下一串串輝煌。 (作者系退休干部)


      分享到:
      微觀邵武
      ICP備案:閩ICP備2021003539號 福建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200012]
      主辦單位:中共邵武市委宣傳部 承辦單位:邵武市融媒體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6227918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舉報郵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