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 若文 2001年12月的一天,肖坊村一村民因煉山造林不慎引起火災,拿口鎮(zhèn)黨委、政府聞訊后,迅速組織各村、站所幾百號人進山撲救、開攔火路。但因天干物燥、風力大,火勢還是迅速漫延,大火燒進了拿口鎮(zhèn)境內最高山——龍山。 龍山,山高坡陡、到處是松散的崖石,而且植被是以馬尾松為主的混交林,地面腐質層厚,一旦著火就很難撲滅。由于物燥,一次次眼看要把山火撲滅了,“松光火球”被一陣風起,又飛滾四處,火勢就重新復燃起來。青翠的龍山成了一條火龍山,從撲火隊伍進入龍山起,廖俊波就在一線指揮戰(zhàn)斗,東撲西滅,與火龍相搏斗,己經兩天兩夜了。救火的人們精力有限、疲憊不堪,面對高達上千度灼燒臉面的熊熊大火,一時半會看來無法撲滅,眾人見狀只好退下來暫歇。 時值隆冬嚴寒,火場離鄉(xiāng)村所在地山高路遠,后勤無法送到熱食,廖俊波和大家只能用冷硬的饅頭加冰冷的礦泉水將就填填肚子,這讓撲火的人們處在冰火兩重天的世界里。有人罵娘:“這饅頭硬的像石頭,把狗都能嚇跑,水又冷的像冰水,那燒火引災的要把他拿來燒烤才是?!笨〔ㄒ贿叞参看蠹遥贿呄朦c子,他讓大家把整瓶礦泉水放入火堆瞬間加熱,再吃干糧時口感好多了…… 到了第四天下午,火勢才有所減輕。支援撲火的人也陸續(xù)趕來,先期滅火的可以下山休息。廖俊波卻不肯撤離,要留下來觀察火情動態(tài),被熊貽榮書記強制下令,才就地睡了一會。醒來他不放心,登到一高處四下里巡視,發(fā)現在與建陽交界處有濃煙升起。當即大驚,把唐春榮叫來:“火頭可能會燒到你們村與建陽市書坊鄉(xiāng)饒壩村交界處,你立即抽調一些當地的人員,從市里來支援滅火的干部不要叫,他們地形不熟,跟我趕往交界處,我們要劈開一條防火路,嚴防死守,絕不能讓大火燒過市界?!?/p> 當廖俊波帶著幾十名干部群眾趕到與建陽書坊交界的大爐際、八石際時,果然不出所料,山頂的烈火已在熊熊燃燒,不時發(fā)出巨烈的爆破聲,廖俊波與眾人顧不上喘口氣,立即投入了戰(zhàn)斗。 在撲火的突然間,山頂上一個碩大的“松光火球”從陡峭的崖飛滾而下,瞬間就要砸中毫不知情的廖俊波身上。兩米開外的唐春榮見之不由大驚失色,一邊高喊:“廖書記快躲!”,同時一個大步沖向上前去,猛力一把將廖俊波推開。 從地上爬起的廖俊波,不由慶幸地說:“好險!好險!” 經過數小時的奮戰(zhàn),終于在天黑之前,沿著山勢劈開了一條長50多米、寬10多米的防火路,暫時解除了火勢漫往建陽的險情。 此時大家已筋疲力盡,皆累得癱倒在地。休息了一陣子,廖俊波下令道:“春榮,留下十個人和我一起值守,其他村民趁天未全黑趕緊下山,大家都餓了,下山一定注意安全。” 進入夜晚,山里的氣溫驟然下降,留下的值守人員和廖俊波都冷得直打哆嗦,還好鎮(zhèn)里派人送來干糧與軍大衣。夜里,值守人員輪流巡查火路,偶爾在篝火邊打盹。天漸漸亮了,燒了五天四夜的山火也終于熄滅了。 2000年夏天,廖俊波從農技站病蟲測報得到情報:“拿口轄區(qū)將有大面積爆發(fā)稻癭蚊病的趨勢,若不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將給拿口3萬多畝的水稻造成損害,甚至有可能絕收的嚴重后果?!?/p> 得知這一情報,有些鎮(zhèn)干部聳聳肩膀,認為這是農技站夸大其詞的慣例,每年都有病蟲害發(fā)生的預報,但結果卻不是如此? 廖俊波并沒有掉以輕心,他連夜召開由全體鎮(zhèn)干部以及農技人員參加的專題分析會。廖俊波正色道:“此次蟲害預報莫以為是預測,或是夸大其詞,今年干旱嚴重,蟲災往往和旱災相伴而行,極有可能會造成早稻大面積的災害。倉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生產是我們的生命線,關乎百姓的大事,絕不允許有任何的僥幸心理與麻痹大意?!?/p> 次日一大早,廖俊波便帶著全體農技人員沉到了田間地頭,扎實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他對農技站長劉國民說:“國民,你是科技專家,在抓緊抓好拿口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qū)工作的同時,近期要密切關注稻癭蚊病的防治工作,如果水稻減產或絕收,拿口的老百姓沒收入、沒飯吃,那就是我們嚴重的失職?!碑斕煜挛纾瑸閷崟r掌握第一手資料,對稻癭蚊病防治做到心中有數,在酷熱的大中午,頭頂炎炎烈日,他帶領16個村書記、主任趕赴當時病蟲害測報點——界竹村召開現場會,聽取農技員的技術講解與分析。讓大家仔細認真地察看、并進行全神貫注的剝查,對病株稻叢稻癭蚊的蟲口密度、病蟲生育期及有可能爆發(fā)的高峰期,有了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為進行科學的防治提供決策依據。之后,全鎮(zhèn)的干部、技術人員下到田頭,對蟲害嚴重的地塊進行防治,嚴防死守。 果然,這年夏天邵武發(fā)生了一場嚴重的稻癭蚊病災害,而且來勢兇猛,席卷了邵東一帶地方。所幸廖俊波未雨綢繆,預防措施及時到位,拿口鎮(zhèn)一場有可能大面積爆發(fā)的水稻病蟲害得到了有效防控,避免了農民們的收成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