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视频网站,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legend id="4i225"></legend>
    <legend id="4i225"><u id="4i225"><thead id="4i225"></thead></u></legend>

    
    

    1. 滾動新聞:多政策為企業(yè)“松綁” 破解企業(yè)降杠桿難題 福州7月1日起實行新規(guī)
      當(dāng)前位置: 邵武新聞網(wǎng)>人文邵武> > 正文

      邵武姓氏文化考——李氏源流與播遷(七)

      2018-01-19 10:24:32 傅喚民來源:   責(zé)任編輯: 亭子  

        ??????重談八德望子孫嚴(yán)守

      ?

        ????????????

        十月懷胎苦母娘 三年哺乳摘心腸

        幼小養(yǎng)育多辛苦 寒風(fēng)雨雪雙親惶

        ????????????

        尊長敬兄禮端莊 言詞正順姓字香

        同氣連枝共根脈 手足共同百世昌

        ????????????

        為國創(chuàng)新忘自身 弊己利民處事清

        恭慈端莊行正道 為國安民人自欽

        ????????????

        交朋待友信必先 不欺不騙對蒼天

        誠心善賢無私意 事無曲邪幸無邊

        ????????????

        尊老敬長面端容 言慈信順品德崇

        行坐謙讓有尊卑 后世仿模功不窮

        ????????????

        恩仇要分義難忘 受恩必報忠義堂

        存心克己為良俊 躬身克己振綱常

       ????????????  

        廉潔奉公志不移 端直無愧盡施為

        不欺下凌行正道 留下芳名萬古提

        ????????????

        忍辱含恥愧心胸 天倫不正敗家風(fēng)

        改邪歸正守家業(yè) 利己場名耀祖宗

      ?

      ?????????????嚴(yán)族法以免子弟

      ?

        ——禁 山場苗竹松杉樹木不許人盜砍,如有不遵者,公議罰光畨一元二角正。

        ——禁 山場春冬二季筍不許人盜掘, 如有不遵者,公議罰小洋八角正。

        ——禁 田園茶葉蔬埂豆不許人盜採摘,如有不遵者,公議罰小洋四角正。

        合族立有公禁約,不許有仇私行法律,亦不許人以強欺弱,照族例禁約所行。

        族規(guī) 十六則

        ——天倫者 父母生身之本,莫切于孝;兄弟同氣之親,莫重于悌。男女有別,然后義生;長幼有序,然后禮作。不孝不悌,則無禮無義。無禮犯上,無義奸淫,禽獸之道也。男婦犯此律者,定行鳩族嚴(yán)辨,革醮削譜,永為首例。

        ——睦族者 以我族系祖宗所生之子孫也,夫支分派別,雖有親疏之不同,而以祖宗視之,無分親疏也。凡我合族之人,宜念一本之親,敦九族之誼,以恩相接,以義相維,有善則勸,有過則規(guī),勿因小事以相爭,勿聽人言以相怨,雍然和睦,斯誠仁厚之族也。如有不遵族規(guī),犯上作亂者,小則刑仗迸逐,大則革醮削譜。

        ——戶門者 原系一脈嫡派,不可外姓亂宗。族中子弟如有身沒之后,其婦貴則守節(jié),賤則再醮。茍招夫上門,贅郎入室,匪惟亂宗且壞風(fēng)俗,合族速行迸逐千里之外,即屬房親人等亦宜革醮重罰,永為定例。

        ——名分者 為禮法攸關(guān),卑者不可上凌,尊者亦不得下替,茍為尊長者遇有卑幼之喪,可以臨視,不可以拜跪,亦以死生一律,其中有禮法在焉。

        ——繼祧者 原以續(xù)接世系、綿延蒸嘗也,為族中人多生有子者,可以繼祧本宗,萬不可賣出外姓,違者重罰。若族中有無子入繼人祧者,準(zhǔn)許向外姓收買,其子譜書“養(yǎng)子”,以接宗支,但額完上譜,要助光洋拾元正歸祠,以別生養(yǎng)之例。

        ——祭田者 原系祖宗之血脈以垂久遠、以永子孫之計,蓋宗雖遠,其祭田仍在,庶散醮祭掃有賴焉。茍毀典變賣,不孝之最莫大于是,族中為有此等,定行責(zé)革。

        ——墳?zāi)拐?魚次相鄰,殊多干礙,不可傍祖開壙致傷墳?zāi)?不可冒占插葬致礙枯骨,為有犯此,比合族登山起扦另葬,仍行重罰,以儆將來。

        ——家乘者 原以記載實錄,務(wù)必文獻有徵,方能傳信。若遲久不修,未免疑似,今定以三十年為期,至期即擇吉謄修,庶不致遺漏差錯之弊。近有無恥之輩,私行盜賣家譜致肥己傷族,大為不肖,及后如有此等,即革出族外,永不復(fù)入。

        ——奸淫者 萬惡淫為首,四戒色為先。族中有子弟各宜敦倫常,飭紀(jì)均不可亂倫奸淫,為有不遵男婦犯此者,定行嚴(yán)責(zé),革醮削譜,永為定例,決不容情。

        ——斥革者 系癉惡攸關(guān),蓋素履無咎,為善固為家乘之光,而操行不軌,為惡豈非宗祊之玷?茲于人之過惡累累有傷族規(guī)者,即于本名下,去其名字,不許入族入醮,若有孝子賢孫亦準(zhǔn)其入族登譜,罪不及帑,是一字之褒、一字之貶亦有之,匪獨春秋為然。

        ——棺停者 或停在家居,或停在山岡,以致風(fēng)吹水浸,甚則火焚棺槨,無異委諸溪壑也。況人依乎祖,祖依乎山,祖骸安則后人之心亦安,祖骸旺則后人之福亦旺,所系豈徼哉?為有停棺不葬者,罪與不孝為例。

        ——山場者 柴木竹筍由此而生,財用亦由此而出,不許人私伐盜砍,各照公禁為例。至于來龍水口,原系護衛(wèi)地方,尤所必懲。

        ——差役者 官吏之犬馬,衙門之鬼邪,藉官勢以欺害良民,逞刁惡而敗壞人心。子弟若入其流,定行責(zé)革示儆。

        ——爭訟 此或因財相較,因地相爭,因氣相仇,因倫相亂,務(wù)須投明族長房老,平情公論結(jié)斷,不得恃強逞能,控告公堂,大則致傷族誼,小則破耗家財,如有犯此者,不問事之是非、理之曲直,先以圯族欺祖論,重責(zé)革醮三年,輕則刑杖三百。至若閑是閑非,尤所痛懲。

        ——國課者 原系朝廷正供,我族中子弟務(wù)宜年清年款?;蚴羌捞?即該祭主完納,若是己田即宜己分完納,無得拖欠,致乘國體,大干禁忌。

        ——告竣者 譜事既畢,譜號分領(lǐng),必謹(jǐn)慎收藏,不許添注、涂改、水濕、褻瀆。每逢春秋祭祖日,同征齊查,宣講規(guī)訓(xùn),驗訖仍付分領(lǐng)。或有不付征驗者,罰銀壹兩歸祠。倘有典賣者,此于不孝,定行責(zé)革,以正族法。

      ?

        家訓(xùn)

        朝早起,夜眠遲,士農(nóng)工商總相宜。行事險,立心危,富貴貧賤均莫為。要知懶惰終無益。勤儉自有資,好心福自至,惡行禍必隨,惟是守分安命,順天聽時,務(wù)習(xí)正業(yè),無作非為,在家庭孝道自持,出鄉(xiāng)黨弟道自支,身屬家長毋慢卜,毋改度,修身是儀,躬系鄉(xiāng)望,無私曲,無親疏,循理是至司。遇家有賢俊子弟,則當(dāng)器重之,玉成之,務(wù)欲彼一旦成名以光宗枝。即遇有不肖子弟,更當(dāng)化導(dǎo)之,勸戒之,無任伊一朝魑魅以辱門楣。至論親戚,一體相疑,勿以貧富分高卑;論朋友實心相契,勿以貴賤別雄雌。更論處父子之恩,惟慈孝相順,理宜承歡依依,切莫聽外人唆使,致令天性睽違。夫婦之誼,惟唱和相合,理宜和氣藹藹,切莫時生反目,致使倫理大虧。處兄弟之情,惟友恭相得,理宜親愛怡怡,切莫從枕邊言語,致使骨肉分離。尤有處繼室之下,惟權(quán)子女之是托,理宜慈祥含容,方是賢妻,若把子女搬是搬非,定非德慈。為父者男子漢大丈夫,切莫被他昏述。至論世間生子生女,一般血脈,溺時何忍悲啼。待侄待子一樣心腸,猶子原屬比兒。至若見人有過,我必宜戒,務(wù)宜婉言相規(guī),能令彼一旦回心轉(zhuǎn)意,我亦可當(dāng)良醫(yī)而已。有愆,人來相責(zé),更宜刻骨誓肌,能令我一旦去惡從善,即是我業(yè)師。如見小人,早遠絕,一與為伍,受害何啻信石。見君子,急親近,常與交游,受補真勝黃芪。如遇蒼顏紺發(fā)之輩,總敬之無欺。即遇奴仆婢妾之流,亦宜待之坦夷。然更有為生人所切忘者,聊申十有余欸,不可不知。一毋貪淫, 淫心一溺,忘身喪家之堪悲。一毋嗜賭,賭念日熾,醮妻賣子之貽罹,又無好穿著,無好酴釄,無好口腹,無好安居。只守著勤儉一計,家雖貧亦可望興創(chuàng)日期。更無好斗狠,無好訟詞,無好逞能,無好爭奇,只執(zhí)著忍耐二字,家若富正是能守祖業(yè)根基,更遇人有所觸,切記穾眼,切記睜眉,人以橫來我以善支,饒人不是癡己,上欸欸俚論,實為生人之要訣,守身之切辭。惟望日后之子孫凜凜無違,莫把今朝之言語視為嬉戲,若果能從吾言而行之孜孜,又豈僅一家之可齊。即推之輔佐治國安邦,天下莫不雍熙。更自今日以推之千百載以下,凡為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無不宜之。

        右附 楊龜山先生格言以為治家寶訓(xùn),望子孫恪遵,至言也。

       ?。ㄗⅲ阂蛭匆姷焦饩w版或民國版的舊譜,而1997年版的新修譜中字、詞錯誤太多,以致許多語句不通,內(nèi)容苦澀難懂,但無處勘校,又不敢擅改,只能依照原文抄錄。)

      ?

        文 化 遺 產(chǎn)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擎神祭祖

        李家山這支李氏家族,傳承了一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與眾不同的擎神祭祖活動。

        每個姓氏家族都會舉行祭祖活動,一年兩次:春祭、秋祭。春祭都是在清明日,秋祭一般也都是在冬至日。而李家山的李氏家族,卻是個特殊,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八日祭祖。一般的姓氏家族祭祖活動,都是在祠堂內(nèi)舉行,在祖宗先人的神龕牌位前陳設(shè)供品,燃燭點香,鳴放鞭炮,頂禮膜拜。李家山李氏家族則完全不同,是要舉行隆重盛大的擎神巡游活動。村中一座庵廟里有兩尊觀音菩薩塑像, 二月十八日祭祖這天,須先將這兩尊觀音菩薩神像請到祠堂供奉,族中念彌陀的婦女們穿著艷麗的新衣、頭戴鮮花、手捻佛珠,聚集在神像前,誦經(jīng)念佛,祭拜觀音菩薩和祖宗先人,為家族祈福,為子孫祈福。爾后,要擎起菩薩,抬出神轎,懷抱(或背)男嬰的婦女打著大紅華蓋(涼傘),衣著鮮艷的彌陀婦們以及其他參加祭祖的族人,組成浩浩蕩蕩的巡游隊伍,行進在山徑田間,到各自然村走家串戶,為每戶人家祈福送福,所到之處,各家各戶都要燃炮迎接。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八這天,凡是李家山遷居外地的人都要回到李家山參加這個祭祖活動,尤其是家中添丁者,必須頭一天就回李家山,中午請族眾一餐,翌日在祠內(nèi)將新添的丁口登載入《余慶譜》,以酒水、糍果招待族眾。新添丁的人家不僅要較多的贊助祭祖的經(jīng)費,還要備上水果、喜糖等果品分俵給眾人。這天,祠堂所備的祭祖筵席,午餐為素食,晚宴則是葷菜,以宴請遠到的族人和外姓賓客。李家山李氏家族擎神祭祖,每年如此,沿襲至今。

        李家山李氏家族為什么要在農(nóng)歷二月十八這天舉行這種特殊的擎神祭祖活動,沒人能說清楚,族譜上也沒有對此作出文字的解釋。其族譜只有卷一《古額》作了如下記載:

        ——古規(guī):鄉(xiāng)中塑有觀音佛像二尊,額定每年二月十八日作神首,十家共為一股,神首出眾每戶,有家室未作神首、未出眾,鄉(xiāng)中議定出光番拾元,納宗祠內(nèi)收管。

        ——古規(guī):族中初生子者, 額定二月十七日午刻飼齋統(tǒng)眾一餐,十八日出眾,每人上酒三杯,大禾糍三坋,每戶又三坋,此額不敢減少,亦不敢推遲,是族中之美事也?!保ㄗⅲ?997年新修的族譜原文如此,其內(nèi)有的詞句苦澀難懂,不敢擅改,只能依照原文抄錄。)

      ?

       李家山“李氏祠堂”

        

      ??? 沿山鎮(zhèn)里居李茂一裔李太保支

        郡望:隴西郡。

        堂號:沿山里居上李家祠為“敦睦堂”,大埠崗李家源祠為“培源堂”。

        譜 牒

        里居上李家《李氏族譜》(內(nèi)頁《樵西李氏族譜》)。已歷四修:道光三年(1823年)初修,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三修,2005年四修?,F(xiàn)存有民國二十七年三修本與2005年四修本。

        民國二十七年三修《樵西李氏族譜》

        里居長佳磜《李氏宗譜》(內(nèi)頁《樵西李氏宗譜》)。共歷七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初修,道光三年(1823年)二修,咸豐元年(1851年)三修,光緒六年(1880年)四修,民國五年(1916年)五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六修;2000年七修?,F(xiàn)存有民國三十五年六修本兩卷和2000年七修本。

        大埠崗李家源《李氏宗譜》 共歷六修:道光二年(1822年)初修,同治七年(1868年)二修,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修,光緒三十年(1904年)四修,民國十七年(1928年)五修,1994年六修?,F(xiàn)存有民國十七年五修本與1994年六修本。

        城郊鎮(zhèn)朱山村《李氏宗譜》:譜名《李氏宗譜》(內(nèi)頁《隴西李氏宗譜》),僅存卷一、卷二兩冊。按民國廿七年版《李氏宗譜》卷一《接修新序》所載,“民國戊午四修”,即民國七年(1918年)已是第四修,現(xiàn)存的民國廿七年(1938年)版本則是五修本。一至三修各修于何時,現(xiàn)存的五修譜中未予記載,不得而知?,F(xiàn)其族人持有的六修譜,則是大埠崗李家源1994年六修的譜本。

        祠 宇

        里居長佳磜(下李家)祠堂: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五年(1800年),前后歷時二十年才竣工。其譜卷首《長佳磜李氏新建家廟序》:“經(jīng)始于嘉慶五年,越二十寒暑而始告成。”其建筑可謂宏偉壯觀、富麗堂皇,歷時二個世紀(jì),可惜如今已大部坍塌。成斷壁殘垣

        里居上李家“李氏家廟”: 創(chuàng)始于同治五年丙寅(1866年),竣工于光緒二十五年乙亥(1899年)。

        上李家“李氏家廟”

       

      ?  大埠崗李家源“李氏宗祠”:據(jù)1994年六修《李氏宗譜》卷八《重建祠志》,清乾隆間創(chuàng)建祠宇,“規(guī)模壯麗”。咸豐八年(1858年),祠堂被太平天國軍隊放火燒毀。同治元年(1862年)仍在其舊址上重建,歷時5年方才告竣。新中國建立后人民公社期間,祠堂被作為生產(chǎn)大隊部,后又拆除改建為大禮堂,已無原祠堂的舊影。

        源 流 與 播 遷

        此支李氏,系滕王李元嬰之后。李元嬰第十八代孫李茂一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由建昌遷居新城河塘, 第二十代孫李遠成由新城河塘長溪遷居新城廿六都漋興里,第二十三代孫李太保(諱汀),于元季時由新城(今黎川)河塘漋興里徙居福建邵武四十五都嶺頭村。李太保即為此支李氏的入閩始祖、邵武樵西嶺頭的開基祖。

        上李家《李氏族譜》卷首“書房二十四世孫邑庠生庭煇”撰《重修序》:“……至大唐元嬰公以大功英烈晉封滕王,出鎮(zhèn)南昌,尚存其閣焉。歷四世而恭公,徙居建昌,八世為宋理學(xué)名儒有覯公,字泰伯,已著《盱江全集》。遷于新城河塘者,有五世之茂一公也。由河塘而遷于漋興里者,有遠成公也。遠成公生三子:長容彥,次容恂,三容清。容清公亦生三子,幼曰太保公,始由江西遷于邵武之嶺頭……”

        卷首《樵西李氏源流考》:“元嬰公居南昌,生子十二,次萬五宮使公,字崇禮,妣吳氏,生子八,次二千一宮使公,字懷義,入贅撫州臨川東隅桐林嶺毛公之女,生子八,分居建昌西北鳳凰思賢坊一派之祖,復(fù)分支新城、瀘溪、金溪各縣之祖?!绞骞?字仲華,妣張氏,生子二,次曰經(jīng)元,字宗文,妣王氏,生子二:長茂一,次茂二是為學(xué)前祖。茂一公字允中,遷居河塘長溪,妣饒氏,生名三公,字均仁, 妣朱氏,生六一公,字義順, 妣吳氏,生子二:長允成,次遠成公由河塘長溪遷居廿六都漋興里, 妣丁氏,生子三:長容彥,次容恂,三容清。容清公妣王氏,生子三:長曰太仁,次曰太僖,三曰太保。太保公始遷居邵武樵西古山嶺頭……”

        據(jù)上李家《李氏族譜》可知, 滕王李元嬰至始遷邵武的李太保衍傳世系為:

        第一世 李元嬰

        第二世 萬五公使,字崇禮。

        第三世 千一,字環(huán)義。生子八:

        八一,名珍,居建昌。八二,名珪,居撫州。

        八三,名珠,無考。八四,名珩,無考。

        八五,名璞,居昆。八六,名珮,居湖廣。

        八七,名班,即吉安、吉水、贛州、寧都、石城各縣之祖。

        八八,名環(huán),即武、威、成、戚之父。

        第四世 八一,名珍。生子三:恭、岱、儉。

        第五世 恭,名惠,字莊敬。生子三:五中丞、六府君、七扶仁。

        第六世 六府君,字執(zhí)義。生子一:十四府君。

        第七世 十四府君,字捷仁。生子四:守蕃、守衍、守盛、守大。

        第八世 守蕃,行六。生子一:仲長。

        第九世 仲長,行十六。生子三:遇、逵、達。

        第十世 遇。生子二:三、四。

        第十一世 三,字彥寬。子一:有余。

        第十二世 有余,行十三,字文簡。生子二:覯、覲。

        第十三世 覯,字泰伯。盱江名賢。生子一:參魯。

        第十四世 參魯,字孝儒。生子一:子春。

        第十五世 子春,字名應(yīng)。生子三:方叔、文叔、濟叔。仁叔乃從子。

        第十六世 方叔, 字仲華。生子二:經(jīng)魁、經(jīng)元。

        第十七世 經(jīng)元,名優(yōu)才,字宗文,號有哲。生子二:茂一、茂二。

        第十八世 茂一,字永中,號潛所。世居旌善鄉(xiāng)。元延祐元年(1314年)筑室二十七都河塘,為河塘長溪之始祖。生子一:名三。

        第十九世 名三,字均仁。生子一:六乙。

        第二十世 六乙,字順義。生子二:永成(或作允成)、遠成。

        第二十一世 遠成,字宗繼。由河塘長溪遷居二十六都漋興里。生子三:容彥、容恂、容清。

        第二十二世 容清,生子三:太仁、太僖、太保。

        第二十三世 太保,諱汀,世居江右新城漋興里,遷居福建邵武四十五都嶺頭。(樵西之有李氏自公始)。生子一:萬五。

        李太保肇基邵武樵西沿山嶺頭后,在不斷蕃衍發(fā)展過程中,又有后人分徙各處,衍生為幾個分支:里居上李家分支、里居長佳磜分支、大埠崗李家源分支以及城郊黃家垅分支。

        上李家分支

        據(jù)上李家《李氏族譜》,李太保的曾孫李丙二(字本魁), 入贅?biāo)衿旱氖捈遥ê髮⑺衿焊拿侠罴遥?形成上李家分支。李丙二生四子:丁二、丁五、丁小二、丁小五。其次子李丁五生二子:長世熹,次世積,從此生齒日繁,枝盛葉茂,分為“詩”、“書”兩大房。

        上李家《李氏族譜》卷首《重修序》:“……太保公,始由江西遷于邵武之嶺頭,生萬五公。萬五公生甲二公, 甲二公生丙二公,字本魁,入贅?biāo)衿褐捠?即今上李家也。……”卷首《樵西李氏源流考》:“太保公始遷居邵武樵西古山嶺頭, 妣虞氏,生萬五公,娶吳氏,生子四,長曰甲二;次甲四,嶺頭長家磜下李家祖;三甲五,大洋坪祖;四甲七,分散無考。甲二公妣黃氏、寧氏,生丙二公, 妣張氏,繼娶入贅?biāo)衿褐捠?后將水竹坪改名上李家也。生子四:長丁二,次丁五,三丁小二,四丁小五。丁五公妣張氏,生子二:長世熹,次世積,由是遂分兩大房。”卷首明萬歷十八年裔孫榮芳撰《舊序》:“自元嬰公敕封滕王,歷代已久,傳至泰伯公者,固理學(xué)淵源也。數(shù)傳而至茂一公,支派流長,遂為江右河塘巨族。遷于邵武樵西之嶺頭,則惟太保公。太保公生萬五公, 萬五公生甲二公,甲二公生丙二公。丙二公由嶺頭村而居上李家,世代相承?!本硎住冻跣扌颉罚骸半踉獘牍刈蕴熹暄芘?作鎮(zhèn)南昌。盱江一脈,學(xué)問事功彪炳宇內(nèi)。迨二十三世有太保公者,遷閩之樵西嶺頭,支系繁衍。其孫本魁公因入贅?biāo)衿褐捠?以遂家焉,即今上李家之祖也。生丁五公, 丁五公生茂三,字世熹;茂十,字世積。懇辟彌盛而生齒愈暢,其支爰分詩、書兩大房?!?/p>

        據(jù)上李家《李氏族譜》卷一《始遷祖太保公支下世系》與《仲玉公支下世系》,其衍傳世系為:

        第一世 太保(遷邵始祖)。

        第二世 萬五,諱佑。生子四:甲二、甲四、甲五、甲七。

        第三世 甲二。子一:丙二。

        甲四,諱迪生。遷居長家磜。

        甲五。至孫丁十六同曾孫成公遷居大洋坪。

        甲七。分散無考。

        第四世 丙二,諱本魁。妣張氏,繼妣入贅?biāo)衿?今上李家之始祖。子四:丁二、丁五、丁小二、丁小五。

        第五世 丁五,生子二:世熹、世積。

        第六世 世熹,派茂三,字宗孫,號子敬。

        世積,諱羅孫,派茂十。

        長佳磜分支

        據(jù)里居長佳磜《李氏宗譜》,李太保的七世孫李環(huán)入贅張久壽家,由上林村遷長佳磜,李環(huán)是為長佳磜(下李家)開基祖,形成長佳磜(下李家)分支。

        據(jù)里居長佳磜《李氏宗譜》卷一《始遷祖太保公支下世系》與《仲玉公支下世系》, 其衍傳世系為:

        第一世 太保。

        第二世 萬五,諱佑。生子四:甲二、甲四、甲五、甲七。

        第三世 甲四,諱迪生。子四:國材(編興房),均任(編漋房),均載(編茂房),均正(編盛房)。國材失考, 均載下李家祖,未敘。國材失考。

        第四世 均任,諱棟,原派丙念。生子五:庚二.未詳;庚七,高橋祖;仲玉;庚十七,未詳;庚念二,未詳。

        第五世 仲玉,派庚十四,子三:得安(編致房),潤孫(編中房),孝孫(編和房)。

        第六世 得安,派福念六,原名閭孫,由嶺頭遷本鄉(xiāng)上林村,即今小坊是也。子五:引,良,環(huán),祿,定。

        第七世 環(huán),派受六。是時入贅張門,遂家于長佳磜,為長佳磜之始祖。明洪武三十五年生,成化六年歿。(未完待續(xù))

      分享到:
      微觀邵武
      ICP備案:閩ICP備2021003539號 福建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5120200012]
      主辦單位:中共邵武市委宣傳部 承辦單位:邵武市融媒體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6227918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舉報郵箱:swxw519@163.com
      邵武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